智慧應急平臺是指運轉高效的智慧化應急信息網和應急管理應急指揮平臺。智慧應急建設是指以5G、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北斗導航等新基建為支撐,建設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應急物資保障和應急力量調動大數據平臺和應急指揮一張圖。具體說,智慧應急平臺的基本特征體現在:一是系統的智能化信息感知,即運用各種傳感技術感知風險信息。二是信息傳輸技術,即運用基于5G的韌性天空地一體化信息技術迅速傳遞海量信。三是信息分析研判技術,即運用大數據技術智能化地處理信息。四是信息化驅動救援技術,即運用智能化系統與裝備開展應急處置.
本智慧應急平臺可滿足省級和地市級應急管理平臺建設訴求,作為地市級平臺實施時,可與省級平臺實現數據的上下貫通,深度融合。
本平臺建設的總體框架,符合國家應急管理部提出的“四橫四縱”總體架構;著力構筑感知網絡、應急通信網絡、大數據支撐體系、業務應用體系、運行保障體系、標準規范體系,以及信息化工作機制和科技力量匯集機制。按照部委和省廳要求,可結合各地市應急管理實際情況,并可基于當地“智慧城市”建設情況,新建或復用已有數據中臺、業務中臺和融合通信等基礎智慧平臺能力。著重建設覆蓋應急管理“全要素、全過程、全場景”的地市“1(1個地市級中心)+X(X個區縣中心)+N(N各委辦業務大融合)” 應急指揮體系和“空天地人”全面感知的監測預警體系,切實提升預防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建設過程,以體系、隊伍、云資源、指揮場館和通信網絡建設為基礎,以業務場景建設為藍本,依次進行:聚數據,建模型,補業務,全融合,形成智能化、可視化、時空化的應急管理工作一張圖。目前可提供森林草原防火、防汛抗旱、抗震救災、危化品全過程監管、防臺風、安全生產監管、地質災害研判、冰雪災害防治、海洋災害、礦區安全生產、重點工貿企業監管、航空研判、煙花爆竹安全生產監管、城市內澇防治等具體場景作為建設藍本,并可根據具體需要進行場景定制。
本應急系統的特點為:“多災種、大應急、全融合”。
1.多災種:包括對耦合事件、災害鏈的預測預警,以及多災種疊加態勢下的智能決策。
預測預警方面: 匯總安全生產、自然災害、現場救援等海量數據,構建多災種影響關系知識圖譜,結合“”空天地人“”全方位感知能力,智能化生成不同類型與等級的災情預警信息。
智能決策方面:智能推薦應急預案,和應急方案,通過全面感知能力,評估耦合事件發生概率及影響面,對類似事件歷史案例提供過程推演,輔助科學決策過程。
同時一張圖可視化專題,支持單災種和多災種疊加兩類大模型。
2.大應急:通過本系統建設,一方面將相關單位、應急力量和應急資源等進行優化整合,形成一體化聯動機制。另一方面通過本系統建設,為實現市域全事件的集中統一管理奠定必要的堅實基礎。
3.全融合:包括數據融合,通信融合和業務融合。
數據融合:將散落各單位的割裂的自成體系的數據,第三方社會數據;基礎數據與實時感知數據充分融合,夯實系統的數據基礎;
通信融合:打通通信壁壘,保障領導在指揮中心隨時可以與一線保持順暢聯系進行調度指揮;
業務融合,通過系統建設,對應急管理局內部各科室的業務工作互促,對各隸屬單位進行工作業務在指揮、調度、值班、通信、演練等方面深度融合,對各單位應急相關業務進行有機融合。